央媒看临沂|新华社点赞王传喜:“抱团共富更有奔头”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6日 阅读 1461

  编者按:7月5日,新华社发文《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王传喜:“抱团共富更有奔头”》,点赞临沂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大力发展新农旅融合项目,发挥综合效益,壮大集体经济。琅琊新闻网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占地10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一排排立体管道栽培的奶油生菜幼苗探出了“头”。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穿行在大棚里,不时查看蔬菜长势,他就是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

  “我们使用相对封闭的立体管道栽培,节约土地,实现水循环综合利用。”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王传喜告诉记者,智能大棚里的10多种蔬菜,按照不同生长规律排列,植株光照更加充足。在智能大棚不远处,占地52亩的全钢架结构智能兰花温室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

  2024年6月28日,王传喜(中)和工作人员在智能温室大棚查看蔬菜长势。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王传喜说,这几年代村不断上新农旅融合项目,发挥综合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就业。

  整齐规划的小洋楼掩映在绿荫里,一条小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密密麻麻的荷叶绿意盎然;老人们坐在亭子里乘凉,孩童们在公园里嬉戏打闹……“开窗见绿,出门入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代村村民就住在公园里。”王传喜说。

  2024年6月28日,一位老人经过代村修建的老年公寓。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很难想象,曾经的代村污泥浊水遍地、私搭乱建纠纷不断,是村集体负债严重的贫困村。

  1999年,刚上任代村党支部书记第三天的王传喜,没有“传喜”,却收到了法院送来的村集体欠债传票。那一年里,王传喜出庭100多次。

  走村入户、察访民情、深入调研……王传喜和村干部发现,老百姓反映最多的就是人地不均问题,有的户人均拥有两三亩耕地,有的人均却不到3分地。“我是代村人,有义务也有信心改变这个局面。”王传喜说。他带着大家一起测量、计算,立下近万个木桩,重新分配土地,解决了代村长期的矛盾问题。

  王传喜意识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必须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2005年,代村探索规模化经营;2007年,代村高标准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园;2012年,受乡村旅游兴起的启发,王传喜争取融合农业和旅游元素的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代村。

  这是山东省兰陵县代村风貌(2020年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翔 摄) 

  “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要带动更多的村富起来,联村共建、抱团共富更有奔头。”王传喜说。

  2018年,代村规划了占地2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11个村、2.6万农民的“田园新城”项目;在兰陵县委支持下,代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牵头成立了由12个村组成的片区党委,并选派代村党委委员结对帮扶基础薄弱村。

  与代村仅一街之隔的晒米城前村就是“田园新城”项目的受益者。在片区党委的指导下,晒米城前村打造花卉交易市场,村集体年收入从几万元变成如今的超过70万元。

  兰陵县委书记王康亮说,代村的发展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代村建好产业、搭好平台,促进周边群众就近创业就业。

  自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只要王传喜在村里,他就坚持春、夏、秋三季早上6点,冬季早上6点半在村里召开村“两委”班子例会,这一习惯持续了20多年。代村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被王传喜写进了300多本工作笔记。

  2023年,代村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只要有好的经验做法,我们都会共享,因地制宜地向周边村庄输出发展经验,连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说话间,眼前的这个沂蒙汉子目光坚毅、话音有力。

  新华社记者 杨文 王欢

来源:新华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