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广大人才向往奔流之地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 阅读 306

智联招聘、中安华远、华普亿方、红海人力、德衡人力……走进中国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家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映入眼帘。作为山东首家、全国第8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里已集聚起87家品牌及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机构,形成集咨询、测评、招聘、培训、猎头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

放眼全省,用好市场和社会力量引才聚才,山东接连放出“大招”:成立“山东省人才之家”,为高层次人才和重点用人单位提供服务;在全国挂牌成立首家省级人才集团——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先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目前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超1万家,去年帮助实现就业和人员流动近1300万人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人才9万余人。十年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实现近90倍增长。

一路攀升的数字,体现出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才日益强烈的渴求,也折射出山东增强人才集聚与辐射能力、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坚强决心。近年来,山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兴鲁战略,打造广大人才向往奔流之地,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日渐隆起。

今年8月初,山东各级公布2023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373个。自2020年起,山东每年组织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通过建立“书记选题、领衔攻坚”机制,集中资源力量推动人才引育创新,目前连续实施4批共1359个项目,形成了一批人才工作创新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山东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调整优化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委人才座谈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山东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重构以工作机制、机构编制、人才政策、目标任务“四个清单”为基础的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完善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在打造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方面,山东制订实施“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创建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在其他各市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才集聚节点,16市个个有特点、有突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位。各类人才载体平台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建设一流高教平台,全省高校10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构建“1313”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56家,创建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盐碱地综合利用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落户山东。

“每个‘科技副总’背后都有无限的资源,通过整合资源成立‘科技副总团’,我们在技术攻关、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研究与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作为淄博市优秀“科技副总”代表,山东理工大学的李家鹏深有感触。不断成熟的“科技副总”制度,是山东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的缩影之一。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落地生根,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山东的答案是,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巧用顶格推进、人才流动与匹配、高能级平台建设“三把钥匙”,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山东引育省级产业领军人才303名,开展校企人才互派1066人次,共引共用“跨链”人才575名。增设新工科专业74个,新建现代产业学院52家,各市优化调整驻地高校专业189个。实施121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398个合作攻关项目,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行动,解决技术难题245个,推动了企业、创新平台、重点项目、领军人才一体布局、一体发展。

一组数字,展现出人才强省建设的鲜明成色:大力培养顶尖人才,实施顶尖人才集聚三年行动,推进领军人才培育“筑峰计划”,打造泰山、齐鲁两大人才工程品牌,累计遴选泰山人才4484人、齐鲁人才8570人: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建立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近三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241万人: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校企联合、工学交替培养工程硕博士418名,全省高技能人才超过380万人。(张春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