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寻70年前抗小同学有新进展 1946年春节师生慰问省政府合影出现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7日 阅读 244

        “近几日找寻资料时,我突然找到一张莒南抗小的孩子们于1946年春节慰问山东省政府的合影……”6日,莒南县委史志办原主任陈庆堂发给临报融媒记者一张拍摄于75年前的老照片,使得耄耋老人寻70年前抗小同学的事情有了新进展。

        日前,家住莒南县88岁的李培素老人求助沂蒙晚报,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想寻找她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简称“抗属小学”)的同学,看完胶东育儿所乳儿寻乳娘新闻后愈发强烈,她就想找找老同学,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活着,一起坐下来拉拉这段往事,那得多好啊,一起诉说说心中对党的感恩,是共产党培养了她们。获取这一线索后,临报融媒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决心帮助老人找寻这段红色记忆,帮其重温那段在莒南抗属小学学习生活的革命岁月。

        3月24-25日,沂蒙晚报刊发《“70多年前的抗小同学,你们在哪?”临沂两位耄耋老人求助媒体找寻红色记忆》、《不仅是一段童年往事抗小记忆是一代人独特的时代印记》后,引发各界关注,为了帮李培素姐弟找寻那段红色记忆,记者联系到了莒南县委史志办原主任陈庆堂,希望在他的帮助下,能找到线索,一起走进那段荡气回肠的红色革命史。

        连日来,陈庆堂主任一直牵挂着此事,也是四处帮忙寻找线索。4月6日,陈庆堂主任在翻阅资料时,突然发现一张旧照片,上面标注着“莒南抗小的孩子们于1946年春节慰问山东省政府”,尽管不是1946年4月4日,80余名学生组成慰问团赴临沂参加“四四”儿童节庆祝大会与陈毅军长和马保三副参议长的那张合影,也足以让人欣喜了,照片里大约100人,有孩童,有少年,还有老者,照片中间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人正是时任省参议会参议长、深受全省抗日军民爱戴的范明枢老先生。从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可以看出,党政军领导机关都关心抗小,对抗小师生十分关爱与呵护。

微信截图_20210407100923.png

照片中间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人正是时任省参议会参议长、深受全省抗日军民爱戴的范明枢老先生

微信截图_20210407100857.png

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人正是时任省参议会参议长、深受全省抗日军民爱戴的范明枢老先生

微信截图_20210407100910.png

白胡子老人正是时任省参议会参议长、深受全省抗日军民爱戴的范明枢老先生(前排中间)

        陈庆堂主任告诉记者,这幅照片出自于泰安市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泰山青松范明枢》,是范明枢参议长自己保存的,后来由范明枢的儿子提供。“2013年,我编写《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纪念馆》陈展大纲方案时,曾带着县组织部干部教育办公室和县电视台及民政局人员去泰安,拜访了当时的泰安市党史研究室李耀德、李海卫两位科长,他们送了我们几本书,这是其中的一本,当时,范明枢的儿子已近90岁,在济南山东省军区退休,因其生病住院,未能与其见面。”陈庆堂主任回忆说。

微信截图_20210407100958.png

这幅照片出自于泰安市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泰山青松范明枢》,是范明枢参议长自己保存的,后来由范明枢的儿子提供

        临报融媒记者翻阅相关资料,范明枢,1866年生,泰安市人,1889年考取秀才,补庠生,1906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主任。1938年秋,范明枢任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党的支持下,建立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组织抗敌自卫军,配合八路军作战,被誉为“抗战老寿星”。1940年7月当选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坚持团结抗战,毛主席曾致电表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为民族申正气,为全国作榜样,凡属国人,莫不钦佩。”1945年8月,抗战胜利,范明枢任山东省参议会参议长,后经中共中央特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80岁。1947年,范明枢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墓碑上刻着一句话:“永远是人民的老师”。

        随后,临报融媒记者将这幅照片转发给了耄耋老人李培素、李培廉的家人,她们全家上下激动不已,拿着放大镜试图透过褪色模糊的老照片找寻那记忆中的音容相貌。“记者同志连日帮忙寻找,令我母亲特别激动,她感慨内心的遗憾一点点被填补,真的挺感谢你们的。”李培素老人的女儿动情地对临报融媒记者说道。

        根据前期的线索,八路军五团独立第四营营长纪心如牺牲后,其子女纪寿、纪英也进入莒南抗日模范小学,后来俩人也对抗小生活念念不忘,写了一篇关于抗属小学的通讯录。由于纪英在成都铁路部门退休,临报融媒记者已经联系成都商报的记者帮忙寻人。

        链接:

        根据莒南县相关史料记载,1937—1939年,因日本侵略军侵犯县境,多数小学被迫停办,少数村庄为了满足学龄儿童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创办了抗日小学。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执行《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创办各种适应战争形势的学校。抗日小学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普遍建立的学校,有全日班、半日班、早班、午班、识字班等。1943年,全县有抗日小学177处(其中抗日烈、军属子弟小学1处),在校学生7745人。

        抗日烈属军属子弟小学1942年,由滨海专署设立,学生和教师都享受供给制,有1个班,学生30余人,教师3人。学生全系抗日干部、烈属、军属的子弟和从部队精简下来的小同志,年龄8~17岁。学生学习时间不定,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工作需要学习3个月至2年不等。年龄特小的学生继续学习。大龄学生随时被选派到部队、政府机关和学校工作。谷牧、谢辉、万毅等领导人的子女都曾在该校学习。因处战争环境,无固定校址,先后设在良店村、筵宾村、龙掌村、石门涧村、小山前村、集前村、温水泉村、朱梅村。学校驻山区的水泉头村时,周旋任校长,有5个班,学生250人,教师8人,教室15间,办公室2间。教师、学生均住在老百姓家中。学校有单杠、双杠、篮球、象棋、扑克等文化体育设施。学生一边学文化,一边参加站岗、放哨和宣传抗日救国等活动。1942年9月,学生联名写信慰问在前线杀敌的亲人。1943年,该校被县抗日民主政府命名为莒南县模范抗日小学。1946年4月4日,由80余名学生组成慰问团赴临沂参加“四四”儿童节庆祝大会。会后,前往省政府、省参议会和军司令部驻地慰问,陈毅军长和马保三副参议长亲切会见了他们,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照相。1947年春,该校停办。

        临报融媒记者 付茜 庞尊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