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如何与时代同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把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1日 阅读 125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在振兴乡村战略和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8月3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报告的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锐由衷地说。

        报告内容客观、反映问题切合实际、下一步重点工作有针对性,是参加分组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对这份“教育报告”的一致感受。在工作进展和成效面前,委员们同时在思考,该如何看待“一体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怎样的突破性价值?

“一体化”应更好融入乡村振兴精准脱贫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须融入并且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把握和遵循教育内在的发展规律,将乡村教育发展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联动,同步推动。”李巍委员说。

        李巍委员曾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到东西部几个省份实地调研,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印象深刻。“比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班额’和‘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李巍委员认为,城乡义务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要振兴,教育应先行,必须把农村教育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李学勇委员认为,一方面,教育是乡村的“精气神”,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把乡村教育振兴放在重要位置,为发展有质量、有特色的乡村教育创造条件。

        李学勇委员援引了一组数据:有研究资料表明,不同层次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是不同的,本科是300%,初、高中是108%,小学是43%。“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可持续性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在精准脱贫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把发展教育贯穿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李学勇委员说。

        田红旗委员表示,统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深层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面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地方政府履责还没有完全到位”“城乡教育差距依然明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田红旗建议,健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保障机制,扭转义务教育投入“重城轻乡”的事实,加快落实国家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公正分配公共教育资金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推动“一体化”跟上城镇化步伐

        “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优秀教师被高价吸引到城市,单纯依靠优秀教师的均等化来提高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可能不是一条走得通的途径。而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优秀教师均等化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困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以教师资源为例,点明城镇化进程加快给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带来的难度。

        列席分组审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县长图门以前郭县为例列举了一组数据:全县共有109所村小,其中100人以上的村小仅有19所,10人以下的村小5所,没有学生的村小9所。

        “这些学校学生虽少,但是分布在6个年级,教室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仍需要配齐配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图门在思考,如何让村小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尊重人口的流动变化规律。”郑功成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还是偏低的,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2.35%,在75%以上的城镇化目标下,伴随着教育投入重点的转移,届时要解决75%以上的中国总人口在城市的义务教育问题,都需要重视解决好城市新移民的义务教育问题。“因为人口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郑功成说。

        “当前教育的城镇化率远高于人口的城镇化率,有些地方高出20%以上。”谢广祥委员建议,在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时,应当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和结构问题,适当提高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适应城镇化趋势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建立“省管总量、市管调剂、县管使用”机制,实现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统筹教师资源配制、学校负责岗位聘用的新机制,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可率先为城乡二元制破题

        “教师轮岗确实能推动教师资源均衡发展,但这种轮岗不应该是短期的,而是真正让优秀教师下到教师力量薄弱的基层学校。这就需要做好完善的制度设计,在城乡教师轮岗之前,可否先从城市内或者县域内的教师轮岗开始?”刘亚声代表如是提出。

        刘亚声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城乡二元结构给优质资源流动带来的难处她有切身体会。她所在医院有来自上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医生,一般都是半年期限,但实践中待遇上的差异、医疗设备和水平的差异再加上家庭因素,对口支援的医生往往在基层医院“待不踏实”。

        李巍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于城乡二元制的现实问题也亟待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推动破题,如在国家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且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经费的保障问题;受教师核编制约,部分村小和教学点存在的理论超编实际缺人的现实问题等。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统筹协调、通力合作、敢打硬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城乡的发展,城乡二元制度的现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我们的努力。”谭惠珠委员认为,虽然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打破制度的壁垒,但在制度改革以前,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城乡义务教育的资源均衡投放,促成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流向乡村,带动乡村义务教育更好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谭惠珠以城乡教师轮岗交流为例建议,针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现行的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基础上,将轮岗交流范围扩大到省域,并建立省域内城乡教师的“师友”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让省级优质教育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资源,可以下到乡村轮岗交流,还可以使其与乡村教师建立师徒传承关系,将优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递给乡村教师。”谭惠珠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