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作专题演讲。记者 廖杰 摄
一年一度的资本交易大会,既是临沂市金融产业发展的大阅兵,也是全国各地各届金融精英的大聚会,每年会议期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研讨会、座谈会,与会专家们各抒己见,在侃侃而谈中,完成思想上的碰撞,共商金融转型升级之路。在26日上午第五届资本交易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以“十九大之后的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为题发表演讲,阐述了金融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未来趋势。
金融危机只是 进入了下半场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如今只是进入了下半场,面临的任务更为深刻,更为艰巨,更为复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李扬说,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但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而在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的今天,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全球金融国际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
“严峻的形势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更高要求,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扬说。
李扬认为,深化供给侧改革包括几个方面: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电和物流成本。
“十九大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我们将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他说。
金融机构“坐地收钱” 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新常态下,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艰难程度前所未有。李扬坚定不移地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外延式扩张已行至末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将长期持续,使得金融业面临缩水的长期风险。种种因素都表明过去金融机构坐地收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质量优先、效率至上、内涵式发展成为发展新模式。要求突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他说。
新形势对于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长期融资机制,满足基础设施和准公益性产业融资需求,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支持科技发展,支持双创。而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是,期限长、风险大、现金流不稳定,利润低。因此,迫切需要创造新的金融模式。
对于如何实现金融模式创新,李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创造持有股票便可获得良好投资收益的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大规模降低中国股市的投机性。“简言之,就是让占据市场70%的投资者能够赚到钱,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股票市场。”他说。
此外,李扬还提出应发展完善各类长期信用机构,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合理分工,互相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政策性担保体系,推动新型产融结合。
统一“线上线下”世界 未来是用户天下
互联网金融从来都不是实体金融机构的冲击者和规则破坏者,李扬如此认为。他表示,未来的金融金绝不是传统金融的天下,也不是金融科技的天下,而应当是用户的天下。“数字技术带来的不止是支付的便利,而且是史无前例的积累信用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在落后的地方推广得更快。所在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是最大、最快的普惠,也因为如此,数字普惠金融是普及金融的优先选择,是一个国家战略。”他说。
数字技术正在和线下实体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合,在推广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在重构实体经济,并同时降低数字鸿沟。李扬表示,在一些地区,在线上贷款的支持下,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农民可以把他们的农产品卖向全国,甚至卖向世界,让传统被边缘化的农民获得了幸福感。正是农业的供应链在进行线上线下重构,进一步实体与金融的重构,展示了普惠、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现实可能。
可以预见,未来的金融市场,基于高新科技的运用,金融正在突破条块分割,从产品为本的B2C发展到以人为本的C2B。李扬认为,未来的金融而应当是C2B,是用户的天下。“换言之,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以及整个的金融服务业,要以用户为核心重建服务生态链。以用户为核心的生态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意味着,现代金融替代传统金融,可能产生双赢的结果。”
本报记者 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