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水流觞看古代诗酒文化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1日 阅读 514
从曲水流觞看古代诗酒文化
——查传红经典藏品王羲之纪念酒品读


查传红藏品王羲之纪念酒正面。


查传红藏品王羲之纪念酒背面。


收藏家查传红(右)与本报记者一起走进王羲之故居,探寻感受书圣文化。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为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美誉。他公元303年生于临沂,幼年时期居住生活在这里,其故居就在临沂老城区的砚池街上,因此,临沂也被称为“书圣故里”。正因为临沂是王羲之的老家,书圣老家的书法文化氛围自然就格外浓厚。

作为临沂人,收藏家查传红对他收藏的一款“王羲之纪念酒”倍加珍爱。该酒外观造型新颖别致,文化气息浓郁,瓶体上有“羲之爱鹅”的雕塑,有书法《兰亭序》之墨迹,还有精美的曲水流觞图,集王羲之的书法、爱好、典故于酒瓶之上,令人叹为观止。
 
醉翁之意不在酒
 
查传红收藏的这款王羲之纪念酒,彩釉陶瓷酒瓶的外观造型是一幅带轴的书画,为长方型,宽26CM,高16CM,画轴的一端为瓶口,设计极为巧妙。

酒瓶的正面为手握毛笔的王羲之和一只白鹅的雕像,瓶身图案为“曲水流觞图”,该画的落款为“乙酉年山阴画社于古越”。

酒瓶的背面为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右侧是该酒的名字——“醉翁佳酿十年陈”。虽然酒瓶之上找不到生产厂家的名字,但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酒的品牌是“醉翁佳酿”。只不过这款“醉翁”酒的价值并不在于里面装的是什么样的酒,而在于酒瓶上面所包含的丰富的书圣文化。

据史料记载,出生于临沂的王羲之从小就研习书法,他的启蒙老师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卫铄是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大家都称她卫夫人。卫铄虽为女性,却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她不但字写得好,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很有建树。比如她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都是其经验之谈。《唐人书评》中是这样形容她的书法的:“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年少时王羲之拜在卫铄门下学习书法精髓之道。卫夫人不仅教他练字,还授他做人做事之道。在卫夫人的教导和影响下,加之家庭氛围的熏陶,王羲之在书法上青出于蓝,成为最著名的书法大家。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人们常用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洛神赋》中的一段文字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说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最有名的当属他的《兰亭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大家一起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当即挥毫为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查传红这件藏品酒瓶的背面便是,共28行,324字。文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不知是喝了酒的缘故,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就写不出这样的效果了。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羲之爱鹅是何因
 
查传红这件藏品的正面,是王羲之和大白鹅的雕像,书圣手握毛笔,似在观赏这只鹅,又似与鹅在对话,神情微妙。雕像讲述的是“羲之爱鹅”的故事。

王羲之爱鹅在《晋书·王羲之传》上有记载。原文是这样的:“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说,王羲之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王羲之非常喜欢就差人去买,但是老太太不卖。于是王羲之就邀请朋友一起去观赏这只鹅。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这只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见鹅死了,便整日为之叹息。山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希望能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道德经》。他了解到王羲之爱鹅,就精心养了一群白鹅。王羲之见了这群白鹅十分惊喜,就要买下,道士说:“你只要给我写一篇《道德经》我就把这些鹅全送给你。”王羲之欣然接受,写完后将鹅换回,十分欢喜。李白《送贺宾客归越》的诗中两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引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关于王羲之为什么爱鹅,世人有很多猜想。

有人认为,王羲之爱鹅与他研究书法有关。他观察鹅,是为了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也有人对王羲之爱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陈寅恪先生在1933年撰文,认为道教徒为追求长生不老,常服丹药,而鹅有解五脏丹毒之功效,所以,道士喜欢吃鹅解毒,而王羲之出身于天师道家,喜欢服食丹药,所以他爱鹅、换鹅是为了吃鹅解毒,与其书法创作没有什么关系。

以上说法总归是猜想,笔者以为,王羲之爱鹅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一样,皆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表现而已。
 
细品曲水流觞图
 
在查传红这件藏品瓶身的正面,是一幅彩绘的曲水流觞图,它所展现的是当年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的场景。

据史料记载,当年在这次游戏中,共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一篇,16人作不出诗,各被罚酒三觥。王羲之把大家的诗收集起来,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传统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文人墨客吟诗饮酒的一种雅事。每年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与不吉。这种传统习俗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曲水流觞”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觞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也就是酒杯。一般为木制,小而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面。也有是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可以把它放在荷叶上面,使其浮水而行。

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当时情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在浙江绍兴, 只因书圣王羲之的一场曲水流觞的风雅盛事,诞生了《兰亭集序》, 而曲水流觞这种咏诗论文、饮酒赏景的雅俗也历经千年,盛传不衰。

曲水流觞彰显的我国古代的诗酒文化。自远古起,诗和酒就交融在一起,古代帝王祭祀或举行大典,皆要献酒诵诗;文人相聚更要饮酒吟诗,酒和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诗酒交织的佳话。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仅从那一首首唐诗中,我们就能够看出诗酒交融的盛况。

诗酒文化在历代诗词中,传递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有的洒脱情致,正如苏轼《寄黎眉州》诗中所言:“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从查传红这件藏品来看,它盛载着满满的书圣文化,讲述着王羲之的故事,再现了那段久远的带着墨香的历史。不管这件藏品出产自哪里,它都应该回归到临沂,因为这里是书圣的老家。这也正是查传红收藏这件藏品的初衷和目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