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公证、房屋买卖公证、留学学历学位公证……公证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法律制度,近年来,公证服务的广度深度不断延伸,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记者深入山东济南、青岛公证一线,探访公证服务在便民利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青岛市市中公证处江苏路公证室地处老城区,是青岛最早的公证处。盛夏时节,公证室内,记者见到刚办理完房产遗嘱公证的李大爷和老伴。“之前打电话咨询过,知道要带什么材料后就过来了,公证员解释得很清楚,这不很快就办完了。”李大爷说,“辛苦一辈子了,通过公证能让攒下的这些钱有份保障,心里踏实。”
“叔叔阿姨您慢点,小心台阶。”公证员管晓群和郭菲菲搀着两位刚办理完遗嘱公证的老人走出公证处大门,目送他们离开。
近年来,青岛市市中公证处陆续开办了“零接触”远程视频公证、“一网通办”公证等业务,方便了当事人,但对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而言,往往要面对面现场办理感觉更踏实。
针对老年人占比高这一特点,公证员手写重要内容,逐一讲解,使老年人能更好地理解要准备的材料。有的老年人办理涉外业务不会扫描文件,更不会发邮件,她们一一帮忙处理。
“当事人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服务的方向,我们多做一点,当事人就能少些麻烦。”管晓群说。
在传统公证业务办理中,为提供证明材料,当事人往往要在多个部门间往返,群众举证难、办证效率低、出证时间长等“繁难慢”问题突出。
市民在济南市泉城公证处咨询业务。新华社记者 冯家顺 摄
“繁难慢”的痛点在于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济南市泉城公证处与济南市大数据局合作,推出“泉城链”公证便民服务平台,经当事人授权后可一键获取其户籍、婚姻、房产等30多项数据,这些本来需要当事人自己“跑”来的证据如今“一键可得”。
济南市民赵先生近日办理继承其母亲的房屋遗产公证业务,在提交了相关材料后,通过授权并在摄像头前“刷脸”,泉城公证处便可核实到其母亲的相关信息,省去了赵先生“跑证据”的麻烦。
“以往要去四五个部门,现在来公证处‘刷个脸’就行,很方便。”赵先生说。
为群众想多一步,用技术手段实现公证的高效办理。“截至目前,我们共减免当事人材料13000余份,普通公证事项的出证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至3个工作日,简单公证事项立等可取。”济南市泉城公证处主任赵毅说。
努力办“群众事”,让公证惠民便民。不久前,司法部推出证明材料清单管理等一批公证服务便民惠民措施,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记者 冯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