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送礼花掉夫妻俩人一月工资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阅读 266
又是一年中秋节,送礼有成了热议话题。今年市民陈女士送礼花掉了夫妻二人一个月的工资,是去年花费的两倍,她表示结婚10年来每年的礼单总额都在增长。20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市民不再送礼品,而改送购物卡或现金,个别市民还选择送父母出游。专家建议,送礼无贵贱,更要注重感情交流。
本报记者 李晖 庞尊利
中秋送礼花掉俩人工资,是去年的两倍
“上周六休班,提前送完中秋礼,终于能安安稳稳过个中秋节了。”家住开元上城的市民陈女士说,他们夫妻二人都在医院上班,休息时间较少,之前每年中秋节几乎都赶在当天或者前一天送礼,等到中秋节晚上吃团圆饭时,已经累得毫无胃口。
陈女士有记账的习惯,她翻出今年的礼单被吓了一跳,一个中秋节花掉了10000万元。“这相当于我们夫妻两人一个月的工资,着实有点儿肉疼。”陈女士向记者诉苦,他们夫妻二人两边的亲戚加上双方父母共有10家,还有一些同事、领导需要走动。
据陈女士介绍,今年中秋节礼单中,10箱酒花费3000元,双方父母各家1000元红包,这就花掉了5000元,其余的钱用来都购买营养品、礼盒、月饼等。“今年的花费是去年的两倍,但我们夫妻二人的工资只涨了1000元,根本不足以支撑礼单的增长速度。”陈女士说,她结婚10年,每年的礼单总额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增长。
作为工薪阶层,陈女士对每年的中秋节礼单和春节礼单深有感触。“每个月甚至每年的收入是固定的,工资虽涨但微不足道,而我们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年纪又大,节日送礼就成为了任务。”陈女士说,送礼不只是联络感情,还是父母和他们的面子。
礼品变购物卡或现金,甚至变出游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父母亲戚家每逢过节收到的礼品堆积如山,吃不了或者不喜欢吃,最后变质或者过期而不得不扔掉,造成浪费。记者随机采访20位市民,超过半数的市民表示,他们不再送礼品,而是选择送购物卡或者现金,个别市民还选择让父母亲戚组团外出旅游。
往年中秋节,市民李刘女士都要忙着统计礼品清单,但今年她直接买了两张购物卡,准备送给父母。“每到逢年过节,父母家的储藏室里就堆满了各种礼品,包装看起来高大上,但是父母喜欢吃的并不多。”刘女士说,她妈妈每年都将这些礼品分类归纳,还拿出一部分让她送礼。
刘女士称,送购物卡时告诉父母,“这是单位发的福利”,他们很高兴就收下了,其实是她自掏腰包,但是难得父母高兴就好。
“中秋节前,妈妈就会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家里什么都不缺,不用给他们送礼。”市民王女士说,但过节不表示一下,她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干脆给父母封个红包,聊表心意。然而,大多数时候,父母又将红包转赠给两个孩子,甚至还要多加一些钱。
中秋送礼除了购物卡、现金,还有一些市民选择送父母出游、全家出游等方式送礼。市民张先生从去年开始,由送礼品改为送父母出游,去年中秋节他们全家一起去了山西旅游,今年中秋节打算让父母和几个亲戚一起去杭州旅游,等春节打算带着父母去海南过年。
专家观点
传统节日送礼无谓贵贱 父母、亲朋间的感情交流更重要
临沂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建成说,中秋节给父母送礼,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可以送些贵重的,也可以送些实惠的,不管贵贱都是对父母“孝”的表现。“物质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传统节日可以回到家里,和父母、兄弟姐妹吃顿团圆饭,这才是让父母最开心的事情,也是父母最期盼的一刻。”朱建成认为,其实,子女想要孝顺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就应当多关心父母,所以中秋节礼能表达自己心意就好无谓贵贱。
除了给父母送节礼,给亲朋好友送礼也成了中秋节重要形式之一。“朋友间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感情,不要注重物质的外在形式。”朱建成认为,现在朋友过节送礼,送的礼品越来越精致,价格也越来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造成中秋节前扎堆送礼,如此一来,不仅要花掉很多时间金钱,甚至交通出行都受到影响,有些没有必要。
所以,专家提醒市民,中秋节送礼的时候,无论是对父母或是亲朋,不要纠结礼品价值的高低,要注重的是与家人团员、朋友交流的机会,以增进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