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走村入户互动式宣讲十九大精神 87岁老支前当起大众宣讲员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5日 阅读 145
“王爷爷,您讲讲十九大报告哪些和咱农民有关,怎么才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句句离不开群众,处处想着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拿扶贫开发来说……”11月13日,在支前模范村临沭县曹庄镇朱村,随着一问一答,十九大精神大众宣讲员、87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开始了互动式宣讲。
87岁的老支前当起十九大精神宣讲员
朱村是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朱村村史展,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并看望了王克昌老人。这之后,王克昌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县里、市里、省城、甚至外省的拜访者都有,大家都来感受朱村的红色文化,听老王介绍与习总书记见面的场景,分享他的喜悦和激动。
王克昌忙并幸福快乐着,他会热心地向每位拜访者介绍和习总书记在一起交谈的点滴,把幸福和喜悦传递给更多的人。
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已经87岁的王克昌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习总书记非常亲民,还请俺这样的老人家‘批评指正’。您别看我年龄大了,十九大的召开让我心情澎湃。我天天看电视,学习党的政策。一方面我要宣扬沂蒙精神,让一辈一辈的人记住,另一方面我要宣传党十九大的新政策和习总书记的指示。”正因如此,在得知各级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时,王克昌主动请缨,成为临沭县十九大精神大众宣讲员。
“习总书记有头脑,治国理政、大国外交、抓腐败、抓环保、扶贫开发、发展教育、文化下乡……处处为咱老百姓着想。咱们过日子一家人有一个不正干,这家就要受穷,一个干部腐败一个地方就要落后。”王克昌用一个普通农民最朴实的理解诠释着党的十九大精神。
64岁义务讲解员宣讲稿修改了三四遍
和王克昌一样,曾经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朱村红色历史文化的64岁义务讲解员王经臣,也主动申请成为临沭县十九大精神大众宣讲员。
“习总书记来过,让我们村和村红色纪念园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刚回到家准备吃饭,又来了参观的人群,咱就得放下饭碗赶去讲解……”据统计,习总书记到朱村视察4年以来,红色纪念园前后接待参观人员11万余名。
最近一段时间,王经臣讲解之余就研读十九大报告,看党报、查资料,撰写了5000余字的宣讲稿件,一直到宣讲开始前几分钟,王经臣还不停地用笔在宣讲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为了把十九大精神准确地分享给村民,他光手稿就改了三四次,尽管这样,他还不时将新的信息填写到宣讲稿中。在他看来,要准确、及时地把十九大精神分享给乡亲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我要把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融入到朱村红色文化纪念园的解说词里,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都能学习到十九大精神,让纪念园成为党的十九大精神最忠实的宣讲阵地。”11月13日,王经臣在朱村红色文化纪念园向朱村党员、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作了首场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
十九大精神大众宣讲员来自群众,贴近群众,是临沭县十九大精神宣讲的一种创新尝试。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临沭县迅速启动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采取“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剧团演节目”的方式,组建了县委宣讲团、县直机关宣讲团、结亲连心宣讲团、文艺宣讲团、大众宣讲团、校园宣讲团等宣讲队伍,梯次推进、压茬进行,实现宣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在采取集中宣讲、分众宣讲、互动宣讲的基础上,探索网络直播、媒体互动新模式,把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提高了宣讲效果和影响力,在全县兴起了十九大精神宣讲热潮。
村民代表:老百姓的日子以后要唱着过
互动式宣讲结束后,村民们迟迟不愿散去,盼望着这两位老人再多讲一点,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十九大精神。
49岁的王峰说:“作为朱村文化艺术团团长,聆听了两位老人的宣讲内容后,我感觉心里更踏实了。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什么都不缺,手里有钱了,精神面貌和以前也大不一样,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村里艺术团的成员也越来越多,今年打算上3台春晚。”
在外打工多年的王峰平时就喜欢说说唱唱。2012年回到家乡后,王峰切身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当年农历十月份,村里的文化艺术团应运而生,他当选艺术团团长。说干就干,他把村里的优秀人才挖掘了出来,唱歌的、跳舞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一场农民春晚就这样诞生了。
在王峰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农村息息相关的内容有很多,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可以让农民安心生产生活,让农村更稳定。
下一步,国家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也可以月月领取养老金。再比如农村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国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这一件件,都落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咱老百姓的日子以后要唱着过。”王峰说。
记者 吴慧 通讯员 吕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