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波事迹报告会:我统计人生的领路人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7日 阅读 29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市统计局的臧小玮。我报告的题目是《我统计人生的领路人》。
我到市局农业科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县卡年报。那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150多项指标,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部门、专业、县区的数据也一股脑地压下来,我根本理不出头绪,几天下来,也毫无进展。
“小臧,年报搞得怎么样了?有什么问题没有?”那天下午,马队长问我。
“啊,还差……”我支支吾吾的。
看到我手足无措的窘态,马队长面带微笑,走到我的办公桌前,非常理解的样子,“每个人刚接触报表时都会这样”,他安慰我说,搞年报要先从最基础的指标含义入手,弄懂了就不难了。这个指标的内涵是什么,那个指标要怎样把握,这些指标数据从哪里来,怎样验证核实。
要言不烦,清晰透彻,我很快掌握了县卡年报的要点和流程。
现在,这项工作对我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回想起来,这是我在马队长手把手教导下,学的第一手活。
农作物调查是我们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内容多、时间紧,再加上基层统计人员经常更换,县区咨询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们疲于应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时,我常常看到马队长放下手里的活,皱起眉头。
“这都是很简单明白的问题,怎么还有这么多县区打电话询问?”
我和同事面面相觑:“这种情况,全系统都这样,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但我们,要想办法改进这项工作。”马队长坚定地说。
从那之后,白天,马队长不停地和县区电话交流,查阅制度;晚上,一个人对着电脑敲敲打打。一个多月后,他制定了“农作物统计50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列出了日常统计的问题、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这以后,县区询问的电话越来越少,省局查询也渐渐少了临沂的名字。我和同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调研分析上,有几篇还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
遇到问题时,调查研究,拿出法子,提高效能,马队长教会了我推进工作的方法。
马队长时常微笑着,嘴角却总是僵硬地上斜着,这是他患上面部神经麻痹留下的后遗症。
那是2012年的夏天,全市开展夏粮实割实测调查。这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必须在只有半个月的麦收期间全部完成。马队长带着我们下地头、选地块、框样本、贴标签,收割、晾晒、脱粒、称重……如此精细复杂的工作,都要赶在太阳暴晒之前完成,每天凌晨5点多就下地作业。连续高强度的劳作,他得了面部神经麻痹,不得不被我们拽进医院住院治疗。没过几天,病情得到控制后,他就坐不住了。大夫拗不过他,嘱咐他出院后一定不能见风受凉,否则会留下后遗症。时间不等人。就这样,出院的第二天,他又回到了夏粮实测的现场。为了避风,他只能在脖子上围着一条厚厚的围巾。这可是30多度的大热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他戴着草帽、拿着镰刀、围着厚厚的深色围巾的样子,是那个夏天田野里最美丽的风景。
马队长在工作上是我的领导和老师;生活中,他关爱同事、力尽所能,教会我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同心同向、聚力前行。
我们科有5个人,只有马队长一个男同志,平时搬物资、加夜班、上街打扫卫生等苦活累活,他从来都是带头做;刮风下雨时,他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帮着同事接送孩子。
我们科的老大姐庄凤,对马队长给予她的帮助最是刻骨铭心。庄大姐的母亲有肺心病,常年需要照顾。那年,庄大姐的母亲又犯病了,当时爱人和孩子都不在身边。马队长知道后,赶到庄大姐家里,把她80多岁的老母亲从6楼背下来,送去医院。自那以后,只要庄大姐照料不过来,马队长都会及时出现在她家里,帮忙扛氧气瓶、送医院复查……时间长了,庄大姐心里过意不去,母亲犯病时就有意少找他。马队长知道后,主动跟她说:我们这么多年同事了,再说住得又近,你不找我找谁?话说得实在又真诚。庄大姐现在想起来还止不住地掉眼泪。她总说,马队长对我有恩,可这份恩情,我这辈子是还不了了。
马队长,是您,把我领进了统计的大门;是您,培养了我服务奉献的品质;是您,锻炼了我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您,放心走吧,我和同事们一定会沿着这条路,扎实走好统计人生的每一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