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9日 阅读 1050

2023年9月18日,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中央和部委领导出席挂牌仪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时代”一词出现22次,贯穿于这篇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百折不挠,正是因为充满斗志的时代风气不曾泯灭。“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百年前,鲁迅先生以“火”来比喻文艺的外延与内涵。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时代”代表着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时代的经济结构、科技水平、政治制度的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作品、艺术风格和思想潮流,以及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这便是时代风气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时代风气不断演变和更新,引领和体现着人们对于当下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集合。

可以说,推动形成时代风气是文艺工作永恒的命题。进步的文艺总能为它的时代提供积极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时代,总是以文化兴盛作为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如何感国运之变化,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是值得文艺工作不断深刻思考的三个问题:

文艺工作者普遍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使得他们能够在国运变化的浪潮中率先捕捉到细微的气息,可以从社会的点滴变迁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憧憬,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如列夫・托尔斯泰曾言:“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越强烈的感受力来自越伟大的情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九十年前,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在田汉笔下这样诞生。无论过去还是当下,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正是因为对国运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才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不朽之作。在这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更需要艺术家先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创作和实践中自觉追求实现伟大中国梦。

而忧国忧民的情怀造就了强烈的使命感,促使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文艺工作者是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群体,其创作需要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更会围绕人伦道义、社会关切、家国命运来彰显自己的态度与风骨。如屈原、杜甫、陆游、鲁迅,以家国情怀体现美学情怀,始终是中国文艺的正音主旋。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创新者,更加敢于直面社会固守的藩篱、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既为本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变革,也为整个受之影响的民族带来自信与力量。当下,改革创新是时代风气的重要元素之一,特别是当人们面对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挑战时,所认同和追求的思维方式、行动模式和价值观念都面临着多元的方向。在这就需要在精神文化场景中,出现更多敢于打破固化思维的创新者、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精湛的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把创新理念向全社会传递,用自己的艺术创作来带动这个时代的新作为、新气象、新风貌。

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强烈的归属感使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倡者,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每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来自于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共鸣,一定高度契合着人民的共同夙愿、全民族期盼的共同情感。巴金说,“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在今天,“团结奋斗”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和高频词。生逢“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伟大时代,在全社会形成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尤为重要紧迫。在国家面临挑战时,文艺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社会,更要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代和人民需要文艺工作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特别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以鼓与呼更好地凝聚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作者:许辉山)

0